中藥材價格暴漲
2016年、2017年成為中藥材價格的暴漲年,有的漲幅在40%-50%,有的達100%,有的甚至漲了好幾倍,最高的到達500%。來自中藥材天地網的數據顯示,在這一輪暴漲中,一些中藥材品種的價格,僅2017年年底,就已經翻了好幾倍。比如,作為消渴丸的主要原料,玉米須今年產新量確實不大,減產約4-5成。9月價格4.5元/千克,12月已漲到28元,漲幅超過500%;周興在中藥材天地網撰文指出,現市場玉米須價格一般統貨售價在20-25元之間。另外,木香從1月的13元/千克,8月已漲到26元……:連續多年的價低后,今年漲價明顯。其次,山茱萸從2月的27元/千克,12月已漲到50元;蟬蛻年初的270元/千克8月已漲到420元。
監測數據顯示,與2015年同期相比,2016年4月監測的537種中藥材中,有399個品種價格上漲,占74%;漲幅在21%~50%的藥材品種最多,達154個,個別品種漲幅甚至超過了400%?!安豢煞裾J,部分中草藥的價格確實在漲,比如白芷、川芎和生地三類大宗中草藥的價格,相比2007年分別漲了50%、56%和82%。中藥材價格上漲呈現周期性。據業內人士分析,藥市周期有“五年一小漲,十年一大漲”的說法。2012年以來中藥材價格一直處于低位。2016年開始,部分中藥材價格回暖,正是順應了中藥材的發展周期。
木香
2018年木香有望繼續穩中有升,但由于行情已經上漲好多,估計再升幅度將有限。木香可謂是跌出來的商機,連續低價多年,好多種植戶和經營戶均未獲得效益,因此農民放棄管理和繼續種植;市場商家多隨購隨銷,不愿庫存沒有效益的木香,從而造成如今可采挖面積少于往年,龐大庫存經過多年消耗也漸漸趨于薄弱。
大黃
大黃走暢價升 ,大黃今年新貨上市量不及去年,隨著貨源的不斷消化,市場存貨不豐,持貨商惜售,行情堅挺運行,受產地走快影響,貨源走銷快,大黃價格較前期堅挺,時下市場馬蹄統大黃價格在23-24元,選貨價格在25-28元之間。2018年大黃產區價格上揚,對于年需量在8000噸的大黃而言,供求關系也決定著未來的行情運行趨勢,目前產地庫存薄弱,預計未來含量達標,品質優良的馬蹄大黃需求會持續增加,馬蹄大黃行情也隨將上漲。
丹參
丹參用途廣、療效高,全國需求量增長很快,有些年份供不應求。丹參目前庫存所剩不多,產地前段產地商家多忙于經營金銀花,安國亳州市場整頓,丹參關注商家少,貨源走動慢,近十天來走動轉好,現產地統條賣23-24元,棵19元左右,半精品18-19元,統貨17-17.5元。產地丹參籽有貨可售,前段時間賣價220元左右,近期價格小幅下滑,賣價在200元左右。
吳茱萸
吳茱萸,已經進入產新期,目前市場庫存已空,由于價高商家多為謹慎觀望,行情在近日出現下滑,現吳茱萸價格江西中花在475-480元之間,今年產量有增,江西貨還未產新,持貨者供應貨源量少,后市行情變化繼續關注。
川貝
川貝母行情暫保持平穩 川貝母近期產地少商購貨,貨源走銷隨之轉緩;市場雖詢問商家較多,但貨源實際成交情況一直不佳,行情暫保持平穩,青貝3200元,松貝3800元。
冰球子
冰球子野生資源逐年匱乏 冰球子野生資源逐年匱乏,造成市場來貨量一直不大,近期貨源走銷暢快,行情穩步上升,現市場統貨售價700-710元。
1、 種植成本高、收益低,藥農不愿把資金投入中草藥的種植上,致使產量減少。以川
穹為例,若一畝地的產量是200公斤,按每公斤19元的收購價計算,去掉肥料等成本,藥農一年的收入僅1500多元。
2、 動物類藥材野生資源越來越少,價格多年穩中上漲。
3、 野生類藥材貨源緊張價格持續上漲,如北方的關防風、蒼術等,南方的羌活、川貝、白芨、重樓、貓爪草等。
4、 部分中藥材種植期較長。林地種植的人參生長周期在8年左右,周期較短的五味子也需3年。
5、 增長的人力成本。藥材無法靠機械收割,只能人工采摘,人工費大幅上漲。
6、 熱錢的流入。供給稀缺讓游資嗅到商機。
7、 對中藥材質量逐漸趨于嚴格的監控。近幾年中藥材和中藥飲片的質量問題不斷被藥監局通告,國家對中藥材的質量檢查和跟蹤已經漸成常態。中藥材質量已影響到藥材價格,今后將會有更多的藥材因質量問題導致價格拉開距離,優質道地藥材價格有望進一步上漲。
轉載請說明文章出處“中藥材價格瘋漲!2019年種植這些藥材肯定上漲”
上一篇
誰能改變中藥材的命運?